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容阅读

当柔软的沙发 有了建筑材料的质感

作者:李立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时报发布日期:2014/3/18 17:43:36浏览次数:3209

分享到:

 

 

 

 

 

   一张用红砖和水泥制成的沙发,虽然看上去十分柔软,但倘若你伸手触摸,却只有冰冷与坚硬。这恰如生活时常给人的错觉:当你投入看似美好怀抱时,却结结实实地碰壁。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会成为艺术家们手下的题材。在3月15日开幕的“异图——21空间推介作品展”中,趣味与批判这两种在当代艺术中最为常见的元素,以一种“对立统一”的方式和谐共生。这也会带给参观者两种不同的感受,新奇之余,也会引发他们进一步的观察与思考。


  推介当代艺术的区域性交流

  “异图——21空间推介作品展”比较特别,它像是一篇长文中的那种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恰到好处地填补着两段高潮间的空白。

  作为东莞致力于推广当代艺术的21空间美术馆推出推介作品展,就是希望把一些当代艺术的新概念介绍到东莞之后,能够再度地从新的层面上进一步释放这些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在展览中,有一些之前艺术展的作品,同时也有第一次来到东莞的艺术家的新作。这些艺术家所构筑的图像,并非是对图像世界的再现,而是根据自己的心性和观念进行了各种转换,杂糅、变异,赋予其丰富的想象和多维度的思想智趣。而在表达的材质和技术上,艺术家也大大突破了既有艺术形态的藩篱,而贴合对象进行了多媒材、多表现手法的穿梭运用。

  可以说,源自于图像现象的艺术图像又为这个世界平添了异样而新颖的色彩。多样的表现方式使得展览中的作品穿越古今中外,勾连起不同时空的肉身与思想的体验。这里既有清新淡远的联翩遐想,也有深沉悲怆的生命省思。作品中,既有让你莞尔一笑的设计,也有发人深省的主题。作者往往立足于生活经验本身,将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艺术的再造与变形,从而让观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又会带来新的精神体验,就像形容文学作品时常说的那样:“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日常事物都成了符号

  符号化,是当代艺术作品给普通观众所带来的最直观的印象。就像戴耘的雕塑作品,他用砖块和水泥“塑造”着一件件日常生活常见的东西——沙发、酱油瓶等等,这些抽离了日常背景的生活必需品,马上变得“另类”起来,而它在实用功能之外的符号意义很容易成为观众们在思想层面上最先触及到的领域。

  如果了解戴耘,就会知道,他的创作方式正是赋予工业化生产的生活器物一种人文色彩。虽然是对工业产品的再现,但作品完全采用手工制作(当然要使用一些小型加工工具)、其唯一性(无法翻模制作)、独立性使得每件作品都有情感,艺术家的精神注入其中,正是对工业化物质产品的反其道而行之,也是对作为符号的“器物”的“能指”的揭示。戴耘在创作过程中讲究制作,将手工劳动精致化的处理方式,正是传统雕塑所具有的艺术的精英性与经典性。

  “异图——21空间推介作品展”中,这样的主题指向是普遍的,不少艺术家的作品尽管外部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却能被观众发现其中的某些联系。像莫希亮的布面丙烯和魏青吉的综合版画,符号性的东西更加凸显,报纸文字的复刻以及诸如天安门、大裤衩这样具有代表性建筑物的挪用,会带领人们进入一个设计好的想象空间。

  即便观众不想从展览中深究什么学术性或思想性的东西,这样的展览也总有它好玩的地方。像韩国艺术家李恩淑用塑料和彩色纺织品做成的凳子和镜子,会有乐高积木般的卡通感;而谢淑婷的《陶戏》中,陶瓷制成的围巾、面纱,仿若那些留存在少女时代的回忆。


展览:
异图——21空间推介作品展
时间:3月15日至5月30日
地点:21空间美术馆
票价: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