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培木来源:信息时报发布日期:2014/1/26浏览次数:4174 |
这张名为《战友》的作品是对一张老照片的重绘。作者石磊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地将许多细节进行了模糊化处理,画面上却仍不乏历史的沧桑感。
在山东农村,孙文刚以《金色勋章》为题,用写生的方式记录了一些曾经参加抗日的老八路如今的精神状态。图为该组作品的第三幅。
韩洪伟更愿意在强光线、强明暗的条件下作画。视觉上的感受强度超过了一切对于异域风光的新鲜与猎奇。图为他的作品《高原驿站》。
龙力游虽是湖南人,多年来却一直专注于内蒙题材的创作。他的风景画抒情适度,有如草原上的风徐徐吹来,不夸张,不刻意。图为他的作品《荡秋千》。
1月18日,“寻源问道——2013中国油画院院展”第二站在东莞21空间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0日,是中国油画院成立六年以来首次为全院在职画家举办集体展览,展出包括该院院长杨飞云在内的15位油画艺术家的大量作品。
面对近年来各类影像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当代艺术的崛起,多位参展的油画家和到场的美术评论家表示:写实主义绘画与这些元素并不形成冲突,也不会因为这些元素的出现而衰落。
影像技术不断革新,传统的写实主义油画是否会失去以往的光辉?
中国油画院是中国写实主义绘画的重镇之一。在这次年度展中,除了包含各种类型的人物、风景写生作品外,也有作品通过重绘照片的方式进行新形式的写实探索。通览全部展品,能够让观众对当前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现状有所了解。
写实主义本不是对具象的完全照搬,而是通过具象的描绘,向观众传达一种心境;而在中国,写实主义也不是照搬西方油画技巧,而是在长期的本土整合之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1空间美术馆学术总监、展览学术主持杨小彦认为,油画传入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油画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建国后,油画在反映时代、建设方面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美术表现手段。
“这固然和油画这一画种的材料与性质有关,更和几代中国油画家的努力开拓密切相关。而在这当中,中国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写实主义。这一主义从徐悲鸿开始,今天已经蔚然成风,成为中国油画主要的表现力量。从某种意义上看,纵观近百年中国美术的发展,西方艺术进入中国,与中国本土艺术融合,从而催生了新艺术的诞生。在这当中起关键作用的恰恰是以油画为代表的写实主义”。
写实不仅是依样画,而是做出表现性的表达
暖冬的周末正是欣赏艺术品的好时机。在展览开幕的当天下午,除了应邀前来的嘉宾,也有不少闻讯而来的当地居民。
“我觉得比摄影的东西好看,”在杨飞云的作品《父子》前面,一位中年女性观众对记者说,“凑近一点能看清上面的油彩,很有质感。看了这对父子的眼神,我特别想知道他们正在想什么,我总感觉这眼神是似曾相识的。”
本次展览展出了大量人物肖像画,许多人物肖像都让人感觉似曾相识。或许似曾相识的并不是人物的外貌,而是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这些神态和动作后面的情感和心境。21空间美术馆策划部总监胡斌表示:“杨飞云的作品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我的体会是他受到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但是把中国韵味和气质融入了这些绘画。”
这种对于中国气质的把握不仅来自于技巧,也来自于题材的选择。杨飞云的一贯风格是关注现实、关注底层百姓。他作品中的许多原型来自陕北高原、山西等地区,另一些原型则来自亲友。从农民、工人、学生到家人,所有这些角色构成了画中那些平常人的生活图景。
除了杨飞云之外,每一位参展的肖像画家都以具象体现着“非具象”的心境:女画家芃芃笔下的肖像拥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朴素和雅致;孙文刚走访山东农村中曾经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八路,用油彩捕捉老人们如今的精神状态;朱春林则在他所有的肖像画中加入一种难以言说的安宁与祥和。
正如中国油画院副院长石磊所言:“油画的语言不是越细越好,写实也不仅是依照一个模样把对方画得丝毫不差,而是做出一个表现性的表达。这就像中国的书法精神:同样的内容在每个书法家笔下都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写实主义画家同时从西方传统和本土特色中汲取营养
除了人物肖像外,风景绘画是写实主义中另外一个常见的主题。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视写意的山水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以具象为基础的西方写实主义油画技巧传入中国,两者必然发生碰撞和融合。多位参展画家都表示,即使是在西方绘画中,对具象的描绘也仅仅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而在中国的艺术语境中,写实主义画家则同时从西方传统和本土特色中汲取风景抒情的营养。
张冬峰的绘画可能会让南方的观众更感亲切。坚实的写实主义技巧让他对光和色彩的把握与众不同。美术评论家苏旅认为张冬峰的光是一种在大气和水雾中游离不定的光,表现出南方人特有的温润、细腻、平和的观察力和心境。胡斌则评论道:“张冬峰描绘的主要是南方的山水,特别是南方烟雨迷蒙的效果。这些画有中国山水的气质,又不是常见的国画表达方式,和传统山水画是有区别的。”
张冬峰并不是唯一一个对光线表达特别关注的画家。由于油画特有的材质和技巧,写实主义油画对光总是有着特殊的敏感。曾经在西藏生活过的韩洪伟在写生的时候,总是对特定的光线感兴趣:“我觉得不管是写实还是抽象,好的油画语言在局部看来应该更具有油画特性,拥有局部抽象的美感。我个人更追求强光线、强明暗,更愿意在画面上表达这样的视觉效果。我很难在正常光线下作画。”
张冬峰擅长南方山水的抒情,而像韩洪伟、龙力游这样一些画家,则把眼界拓展到青藏高原和蒙古草原,描绘中国的风土人情。谈到龙力游的绘画,石磊评价说:“虽然龙力游画的是内蒙空旷的天空下蒙古人的生活状态,但是有别于一般怀思抒情的绘画,有现实主义立场的描绘,而不是过分而浪费的抒情。”
现场对话
张冬峰用油画技巧捕捉我国南方薄雾轻岚、水气充盈的风景,却又透着中国山水画的气质。图为他的作品《动与静》。
从农民、工人、学生到朋友和家人,杨飞云的绘画一向关注现实、关注平常人的生活。图为他的作品《父子》。
当摄影碰上写实主义
在本次展览中,石磊的作品与人们印象中的写生油画不太一样,他以油画的笔触重绘照片,在摄影与写实主义绘画中碰撞出火花。
对此,胡斌评论道:“现在是一个被图像所包裹的世界。石磊的作品鲜明地反应了图像时代的特点,但他不是以完全写实的方式摹写照片,而是加入了自由的笔法。远看这些作品,新闻图像的感觉依然明显。用油画语言来反应图像时代,这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方法。”
开幕式的当天下午,在胡斌的主持下,部分参展艺术家和美术评论界人士与网友展开了对话,再次讨论了摄像技术与写实主义油画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讨论了写实主义油画在中国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摄影和绘画的关系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胡斌:有网友提问,在有了摄影技术以后,写实的意义和重要性何在?
韩洪伟:照相也存在审美选择的问题,包括构图和选景,都会体现摄影家的审美。而对于绘画来说,最重要的是对材料的把握、对材料的敏感以及你在绘画的过程中慢慢感受绘画客体的过程。如何运用好材料,调好颜色,如何把独特的观察方法和你观察到的美体现在画面上,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这种表现方式不是摄影可以替代的。
另一方面,油画材料本身的美感、笔触的运用和形体的塑造都是油画的秘密所在。对于同一个事物,画家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画就不一样。
胡斌:其实摄影对于艺术的影响是一个老话题,早在印象派时期就已经出现。我觉得在摄影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油画的作用之一是人的心境能在画面上更加凸显地表达出来,另一点就是韩洪伟所说的油画材质的独特性。
杨小彦:1839年摄影术发明,当时有两种反应。波德莱尔曾经悲哀地写文章感叹道,如今摄影这样一种如此快捷的写实手法出现了,让绘画显得苍白无力;但是著名油画家德拉克勒瓦就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摄影的出现一点都不会影响绘画史。
其实,摄影和绘画的关系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觉得摄影出现以后,这两个门类一直在互相纠缠和促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都无法获得独立的位置,绘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产生变化的原因不仅在于摄影。
我要补充的另一点是:西方油画技巧在十九世纪进入中国时,代表的是一种与中国传统完全不同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如果换个概念,或许就是写实主义。
胡斌:的确,有了摄影以后,对美术更重要的影响是有了新的观看方式,这种观看方式也影响了很多画家的视角,一些在以往的绘画中不可能出现的视角在新的作品中出现了。
石磊:我相信梵•高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可能不一定画油画,他会有更多观看方式上的选择。观看方式的多样性是近代才出现的。在此前几个世纪中,最恰当、最能表达那种细腻质感的写实方式就是油画。此外,即使是梵•高,他考虑更多的也是学习和表达,而不是具象。
今天的写实油画从最具象到最抽象都有人在实践
胡斌:另一位网友的提问依然与写实主义的话题有关。他向杨飞云老师提问,如今无论在市场还是在学术界,当代艺术都成为越来越突出的话题和现象。像您这样的写实派画家是否感到压力,或者说你对当下的写实画派是如何定位的?
杨飞云:中国的现实是有许多人在从事写实油画的创作。各个院校的教学不能离开写实,否则没有办法训练学生。这是一个客观现状,不是某个油画家的个人感受。
对于艺术家来说,我相信每个人都不能避免两种洗礼:一是中国文化的洗礼,从油画从西方传入的那天起,油画就和中国传统绘画不断地进行对抗、糅合和碰撞;二是现代主义的洗礼,这一现象不光存在于油画,而是存在于每个艺术行业中。
今天的油画已经与几十年前我们的前辈所持有的观念和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以中国油画院为例,可以明显地看到各种各样的写实风格,带有不同个性的语言探索和情感描绘。
写实主义在创作观念上有了很大变化,比如像开国大典这种经典性的大场面,曾经用油画来记录历史,这种记录的功能现在已经可以由媒体制作纪录片来取代。为什么今天还会有这么多中国人在画油画?我想是因为中国在油画的道路上还远远没有走完。中国人将油画这样一个世界性的表现语言掌握在手中,从最写实、最具象的作品到最抽象的作品,都有人在实践,都有人在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两者不是对立的。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汇峰路一号汇峰中心H区36号邮编:523000电话:0769-2882 1988传真:0769-2882 1868
(c) 21 Space Art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贰拾壹空间艺术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