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共教育 » 内容阅读

“21空间推介作品展I”公共教育讲座--香港艺术地形 之 从替代空间走向社群参与的艺术

发布日期:2014/5/4 9:39:49浏览次数:2692

主讲人:黎子元(香港)

时间:2014年5月10日(周六)  15:00

地点:21空间美术馆三楼展厅

 

  香港的当代艺术替代空间滥觞於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其中代表性的空间群落有油街艺术村(1999-2000)、牛棚艺术村(2000-今),具有独特发展脉络并由最初延续至今的空间单位则有诸如1a Space,Videotage,Para-site Art Space等,已经成为香港当代艺术在过去近二十年发展的「透气空间」、支撑平台,乃至历史载体。然而随着近年香港艺术生态的剧烈变化,「替代空间的活跃期是否已经过去」,以及「替代空间在今天应该/还能扮演怎样的角色」等问题,与艰难的运营环境一起摆在了这些空间的面前。

  另一边厢,随着香港社会的发展,如今有越来越多艺术工作者投身面向社区和民众的艺术工作,关注民众生活,回应现实问题,鼓励社群参与,以艺术作为媒介在社会上传播新思潮和新观念。从替代空间中走出来,进入各种更为异质、多元的空间开展艺术实践,似乎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为香港本地艺术工作者提出的课题与开启的契机。

  本次讲座将以《测绘香港艺术地形》一书中提出的「艺术地志学」方法,尝试描绘香港艺术空间的流动与变化,以数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回顾香港当代艺术发展中替代空间经历的主要历程,介绍近年来香港当代艺术的一个局部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发展脉络:社群参与式艺术的勃兴,带出对于香港当代艺术发展阶段交替,以及当代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反思。

 

黎子元

200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视觉文化研究文学硕士学位;

2011年编著及出版《测绘香港艺术地形:12间当代艺术机构访谈》;

2012年策划及主持以「公共艺术与社区建设」为主题的粤港公众论坛;

2012-201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社区营造学社」带领的「启德河绿廊社区教育计划」项目统筹(该项目获2013年香港艺术发展奖之「艺术教育奖」);

2013年底参加由「油街实现」及香港视觉艺术中心策划的「对谈!『公众•实践•艺术』」会议,发表题为「营造社区感性」的演讲;

目前为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博士研究生,研究「参与性」课题